水浒传(上)(中小学必读系列)
千古文人的英雄幻梦
用手机号登录后收听可获得更好体验,
点击此处登录 > 我的 > 支付记录 可查询并收听所有已付费节目
-
1.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?它是中国文学史上英雄传奇的巅峰之作
-
一部《水浒》,洋洋洒洒百万,自诞生之日起,就注定了它圈粉无数,也注定了它命途坎坷。爱它者,盛赞之为千古奇文;恨它者,痛骂它诲盗贼书。明清二朝五百年间,禁毁《水浒》者不在少数,但这部书却一直顽强、坚韧地传了下来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《水浒传》之无穷魅力,它究竟在哪?时至今日,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这几百年前的老古董?今天咱们就来讲讲《水浒传》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,凭什么可以吸引百年来人们的争相传阅和无尽赞叹。
首先,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:一部成功的小说、一个精彩的故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?这条件啊可以说是千百种,但要我说,一部成功的小说能吸引人,一定是因为它扮演了一个造梦者的角色。不管是你爱看的武侠、奇幻、修仙、穿越还是爱情偶像剧,无非就是给观众造了一个梦,一个跟现实有别的梦,一个让人陶醉的美梦,或是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噩梦。这《水浒传》也不外如此。但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,《水浒传》给中国人造了什么别致的梦呢?
要我说,《水浒传》满足了我们普通平凡人的的英雄梦。在这里头,梁山好汉们组成了一个可以云游天下、恣意畅怀的世界,人人传颂着英雄的传奇,它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,它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,它也是侠肝义胆、情义千秋、肝胆相照。
可是,大家想过没有?这个让无数说书人、读书人津津乐道的英雄梦,是通过什么方式造出来的?这个英雄梦的根基是什么?答案就是书中塑造的“一百单八将”,正是这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、血肉丰满的梁山好汉,把我们对英雄的想象活生生地勾勒出来了。而这,也正是《水浒传》最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就像明代大才子金圣叹说的,“别一部书,看过一遍即休,独有《水浒传》,只是看不厌,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”。是的。古往今来,写英雄的车载斗量,写侠客的也不缺其人,可,只有《水浒传》写得呼之欲出,甚至达到了顶峰的状态。而且,最了不起的是,108个人,人各一面,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,辨识度极高。
举个简单例子,宋江和武松,这看上去都是官员出身吧?但你再细琢磨他们俩的性格,宋江,说话偏儒雅,行事也比较稳重,即便做了强盗,也讲礼数、谈忠孝;你再看武松,做过都头,是个武官,所以武松行事果决,说话干脆,粗爽中自带英豪之气。
除此之外,水浒在呈现给我们一个英雄幻梦的同时,还不忘深刻地描绘人性的种种复杂。是英雄,他也有阴暗和丑陋的一面。你说武松打死老虎那是为民除害大大的英雄,这没错。你说宋江仗义疏财,大家都仰慕他追随他,这也没错。但你再想想,武松这位大英雄这样响当当的好汉,为了找张督监复仇,血溅鸳鸯楼,杀了元凶本人还不够,居然还不分好歹残害了十几个无辜妇孺,残暴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单看这个案子,这是变态杀手啊。
是不是非常毁三观?所以,水浒里的人物,并不像我们多数人以为的那样,是单纯的英雄或好人,不是非黑即白,他们多数人游走在灰色边缘,同时混杂了魔性和人性的两面,也正因如此,我们读来才倍感真实和深刻。
这就是水浒,一群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,一个百读不厌的英雄梦,更是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,一群真实而残酷的人。
-
-
2.这本讲了什么主要内容?一群魔王降世修炼成神的故事
-
刚才我们说了,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奇书,现在我们再来聊一个话题,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。
一提《水浒传》,不管读没读过,多数人一拍大腿都能说上两句:水浒传?水浒传还能讲啥?英雄好汉,除暴安良,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呗!你若再问,可能又会有人甩出几个耳熟能详的词语:官逼民反啦,忠奸斗争啦,替天行道啦,还有农民起义啦,等等等等。
各位,按我说,《水浒传》其实是讲一群魔王揭了封印,转世成人,后经人世种种历练,最终除掉魔心、由魔成神的故事,惊不惊喜、意不意外?我估计你心里这么想的:得嘞,您这是大清早没睡醒、跟《西游记》记串了吧您呐?这是说水浒好汉呢,又不是说孙猴子,这梁山好汉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,仗义行侠扶危济困的!
各位,你要这么想,我得批评一句,不读原著,光看影视剧改编,刻板印象害死人呐。不信,你就听我往下说。
《水浒传》的第一回非常有意思,题目叫“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”,讲了个什么事儿呢?话说宋朝仁宗皇帝时候,京城闹瘟疫,死亡甚多,民不聊生,把满朝文武愁得够呛。范仲淹就进谏啊,要不咱宣张天师来作作法?人家法力高深,让他给上帝打个报告,化解一下这民间的瘟疫。于是仁宗皇帝就派了个人,去请张天师。
派去的这位仁兄,咱们便称他为洪太尉。这洪太尉正上山请人,谁知张天师未卜先知,老人家直接撇下钦差飞往京城救灾去了。
洪太尉呢,完成了皇帝交代的任务,心情甚好,打算顺路在山上看看风光旅旅游。谁知游着游着就游到了一处禁地,只见上面写个三个大字:伏魔殿。原来啊,这个伏魔殿是前代天师镇压魔王的地方,封印重重,轻易碰不得。没想到,可这洪太尉不听劝,好奇害死猫,非要见见传说中的魔王长什么模样,不顾众人劝阻,硬叫人掘开了封印石碑,这下可了不得,一团黑气呼地就从地底升起,把半个殿角都给掀塌了。然后冲到半空,散成百十道金光而去。这故事开篇的一团黑气,就预示着梁山好汉们要出场了。
你看,我没瞎说吧?按照《水浒传》的整体构思,就是一群魔王意外逃出封印,转世成人,后经人世种种历练,由魔成神。
接下来,听我跟大家具体讲讲这部书的核心内容。
这水浒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:第一部分前七十一回,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一种“百川入海”式的连锁结构,主要讲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8条好汉是如何产生联系,又是如何同归于梁山的。到底他们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?
跟一个人有关。此人姓高名俅,也是位大佬。这高俅原是个泼皮无赖,机缘巧合之下做了驸马府的一名亲随,后又因擅长踢足球,抱上了九皇子端王的大腿,这端王,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宋徽宗。徽宗一即位,高俅自然跟着水涨船高,竟一路混到了太尉官职。这高太尉啊,就引出一人,八十万禁军教头叫王进,过去跟高俅有些过节,这会儿见高俅得势,害怕,怕高俅公报私仇,卷了铺盖带母亲逃命。
这高俅和王进,跟我们熟知的宋江、林冲有什么关系?不急,听我往下展开。
王进逃亡路上,就遇到个喜欢舞刀弄枪的中二少年,史进。臂膛上纹了九条龙,绰号就唤九纹龙。两人干了一架,不打不相识,王进收史进为徒,专教他些棍棒功夫。不想啊,师父前脚一走,徒弟后脚就搞出事情来,史进好巧不巧,惹上了附近三个山大王,后来被人告发、官府捉拿,才不得不投奔外乡。
这下就引出个重要人物来,军官鲁达,又称鲁提辖。这么一天,史进、鲁达还有李忠,正在酒楼里聊天聊得正嗨,只听隔壁一对卖唱父女在那儿哭唧唧。一问才知道是女孩受了当地恶霸郑屠欺凌,骗财骗色,鲁达义愤不过,当场慷慨赠银发送父女俩回乡,后来还找上那卖肉的郑屠讨要说法,这便是有名的中学课文选段——“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”。不承想郑屠这人太脆,三拳下去,竟给打死了。人命关天、血债血还,这下没办法,鲁大哥只好弃职逃亡,转去五台山出家做了鲁大师。得了法名“智深”,又被称作鲁智深。
这鲁智深一个吃惯了酒肉的糙汉,哪受得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呐,天天搞事,搞得寺中长老脑袋都大了,只好开了封介绍信,打发他到东京大相国寺谋事干,好来个祸害转移。
好了,鲁智深一路南漂到了东京,这就又引出了一个核心人物:八十万禁军教头,林冲。后来的故事,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,这高俅高太尉,自己混蛋也就算了,他过继的儿子高衙内,也是个小混蛋!不但混蛋,还好色,就因为看上林冲娘子长得漂亮,就百般设计陷害林冲,弄得林教头好好一军队教官,活活成了流放犯,还是靠鲁智深一路护送,才没死于半路上的种种暗算。
到达流放地后,接着便是《水浒传》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,火烧草料场、风雪山神庙。各位啊,我们林教头都从国务院下放到街道办了,高衙内那厮还不放过他,还要赶尽杀绝,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!忍无可忍,那就无需再忍,到了这等地步,林冲也实在忍不下去了,果断反杀,杀了来害他的老朋友陆谦,雪夜投奔梁山。
好了,我们且放下鲁智深林冲这边,再来看看另一头的几个人物:宋江,大家都懂的,这是水浒传头号人物,未来的梁山泊老大!宋老大原是个生活富足的地方公务员,一时昏了头在外包养了个情妇阎婆惜,一不小心,他与梁山反政府组织有来往的秘信,被小情人发现了。这下不好办,宋江越是想私了,那阎婆惜就越是百般要挟,宋江一怒下杀了这小情人,前往投奔小旋风柴进——
柴进又是谁呢,那了不得,根正苗红的皇n代,当年周世宗柴荣早逝,留下孤儿寡母守江山,不久殿前指挥使赵匡胤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,夺了人家柴氏天下,开立宋朝自己作皇帝。大概也是出于抢人东西的愧疚,赵匡胤登基后不但对柴氏子弟加以厚待,更颁了块免死金牌护佑柴家,官府轻易不敢惹。应该说,宋江找柴进,那还真找对了人。
更重要的是,宋江这一去,在柴进山庄里恰巧结识了另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。打虎英雄,武松。
武松不但打虎打得家喻户晓,他嫂嫂潘金莲私通西门庆的丑闻也是闹得全国闻名,上了各种热搜榜。这对男女,趁武松不在,勾搭成奸,谋害了其兄武大郎,武松回来后,干净利落弄死二人为兄长报仇,却也因此成了又一流放犯。
到了流放地监牢,武松结识了监狱长的儿子施恩。这施恩,借着他爹的资源,开酒店经营小生意。因自家酒店被一个叫蒋门神的人占了市场份额,长期怀恨在心,亲自上门武斗,打不过,于是变了法子,讨好武松,想请武松出手,说白了,跟现在花钱请人打架一回事儿。
你想,那能打死老虎的拳头,哪是吃素的?这不,没两下武松就秒掉了蒋门神,没了劲敌,施恩酒店终于霸占市场。可惜好景不长,武松很快遭到蒋门神的靠山张都监的暗算,险些丧命,逃脱后,武松怒杀张都监全家,亦落草为寇。梁山好汉又添一员神将。
话说这宋江与武松在柴进山庄分手之后,也遭遇了一系列狗血事件,七拐八拐,也成了流放犯,被发配江州。发配就发配呗,本也没什么,坏就坏在宋江有回兴致好喝高了,就在酒楼墙壁上,公然题了首“反诗”。这在封建时代,可是板上钉钉的死罪,梁山弟兄们跑去劫法场,才将宋江等救出,一同上了梁山。
就这样,连环钩锁,一个引出一个,梁山好汉越聚越多,多到让朝廷都感到了赤裸裸的威胁,决心派兵剿灭。然而吧,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,许多奉命前来讨伐梁山的军官,都因打不过,被宋江俘虏,这要按一般人的头脑,逮住敌人,基本也就杀了完事了,可宋大哥怎么能是一般人呐?
人家是表演界影帝、演讲界天才,凡遇这等战俘,宋江均以礼相待,一解绳索二拜见,最后一句万金油:“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,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。”效果如何?那必须杠杠的。董平、关胜等猛将无一不是拜倒在此招之下。
到这里,一百零八个好汉终于全部聚齐,忠义堂前,天公作美,彗星撞地球般砸下来一块石碣,上书众人姓名,替大家排定了“三十六天罡,七十二地煞”的座次。梁山势力达到顶峰。
好了,各位,听我这一番絮絮叨叨,108条好汉终于是聚齐梁山,《水浒传》的第一部分到这里,也便告了一段落。
相比起来,水浒的第二部分剧情就简单得多,七十一回之后直到结局,我们可称之为一种“江河直下”式结构。聚齐的108将,如百河共归大海,从此,他们鲜少再以个人形式出场,而是结成一股江河洪流,滔滔而下,共同行动,共同举止。
梁山兄弟们先是数次迎战朝廷派来剿灭他们的正规军,两败童贯,三赢高俅,侥幸胜利。最后全体受招安,改编成朝廷军队,为大宋东征西讨。接连经历了退辽国,征方腊,辗转各地,征战连年,终于死的死,残的残,走的走,鲜有善终,一百零八好汉只剩二十七人。
后来,这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,基本上没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。封官赏爵不久,宋江等便遭奸臣毒手:宋江、卢俊义毒发身亡,李逵被宋江拉作陪葬,吴用、花荣在宋江墓前自缢而死。曾经的轰轰烈烈,曾经的豪气干云,就这样,躲不过黄土一抔,归于寂灭。
篇章末尾,宋徽宗为他们塑金身、造神像,接受万民顶礼,颂扬他们为国为民征战的豪情壮志。你说,这是悲剧?是圆满?是解脱?是遗憾?不管如何,那些曾惊艳过我们的方天神技,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江湖豪情,那些热热闹闹的情仇恩怨,终究还是不在了。只余下一壶好酒,一场大醉,一夜好梦,和一纸传说。一则一群魔王转世成神的故事,归于完结。
-
-
3.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?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,不忘初心
-
各位,梁山好汉的故事是不是很让人心潮澎湃?可是大家想过没有?梁山好汉之所以令人向往,是因为他们有常人所不能有的鬼才异能,有常人所不敢有的自由豁达。
但是,各位注意了,梁山好汉们的超人才能,既是让他们替天行道的利器,也是一瞬间变成毁灭他人的暴力,他们的自由无拘无束,也可以变成藐视秩序,造成混乱、杀人不眨眼的自私自利。你会发现,拥有常人所不能有的能力,其实背负着更多的责任。一念之间,可以作恶,也可以行善。
举个例子,锦毛虎燕顺,矮脚虎王英。燕顺本是贩羊卖马的生意人,后来因买卖赔了本儿,就转行做起强盗;王英呢,也是转专业过来的,原本是个快递小哥,结果有次送货时见财歹意,竟然打劫了客人,后来越狱跑路,以拦路抢劫为生。而且,这二人打家劫舍还不算完,还喜欢挖人心肝下酒。完全是恐怖片里的限制级镜头。
再说李逵。劫江州法场救宋江那一回,李逵手持双板斧,见人就砍,多少无辜百姓倒在血泊中?还有三打祝家庄,李逵把已经投降的扈家庄上下屠杀殆尽,纯粹只为了发泄情绪。这黑旋风发作起来,一双板斧既会砍向恶势力,也会朝向无辜之人。你说恐怖不恐怖?
当然,水浒传中人,并不都是如此,林冲、武松就是妥妥的官逼民反。身世可怜,遭遇坎坷,公平正义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取得,才只好剑走偏锋。他们之所以上梁山,是为了对抗腐败黑暗的朝廷。可是,反过来细想一下,这些自诩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,他们仗着技高一筹,人多势众,就没有杀害过无辜吗?他们的所作所为,都合乎天理吗?
所以说,英雄技能,就好比一把快刀利刃,既可以让凶手来杀人,也可以让战士保家卫国,关键看你怎么用。力气虽大、武艺再高,却在违法犯罪道路上愈走愈远,最终也只能为祸一方、万人唾骂。我们从书中学到的第一点就是,珍惜技能,慎选人生路。
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里所说的,你那么憎恶军人,和他们斗了那么久,琢磨了他们那么久,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,这世上没有任何理想,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为代价!所以,我们从中学到的第二点,就是不忘初心,坚守底线,方得始终。
从水浒英雄,我想说的是,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,英雄只是有奇才之人,不是神仙,不是耶稣基督,也不是释迦摩尼,不具备先天的道德优越性,英雄是向善还是从恶,从来都只是他们自己的决定。而就算英雄打算站在善的那一边,打算站在黑暗的另一边,也不是从来都正确,以毒攻毒不一定是个好手段,为了对抗邪恶而把自己变得邪恶是得不偿失,只有同时提醒自己坚守人性的底线,方能避免梁山好汉们的错误。
当然,以上观点,仅代表一家之言,不是标准答案。欢迎大家讨论交流。书说至此,是不是就结束了呢?下一讲,我想跟大家聊一个理解水浒传的核心话题:梁山好汉们,为什么要诏安?
-
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
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
《水浒传》是中国文学史上英雄传奇的巅峰巨著。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,浓墨重彩塑造了宋江、鲁智深等一百零八好汉群像,个性鲜明,血肉丰满。
梁山好汉的故事,本源于北宋末“宋江三十六人横行山东”之史实,后经众口相传添油加醋,渐成人物传说。南宋年间,已是说书人口中的热门题材,宋亡以后,又与元杂剧形式相结合,经此世代累积,元末明初时,文人施耐庵对这些水浒故事进行统一校订整理,编成长篇章回小说《水浒传》。
一部《水浒》,洋洋百万,爱它者,赞它千古奇文;恨它者,骂它诲盗之作。而今,百余光阴辗转过眼,屡次禁毁它的明清二朝皆已消亡,《水浒传》的流传却从未停歇。
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
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,或有刊本署名为施耐庵、罗贯中二人,则指罗贯中在施本基础上作了一定加工。施耐庵(约1296-约1370),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,生平事迹不详,在世代累积基础上编成《水浒传》。罗贯中(约1330-约1400)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元末明初小说家,主要作品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师从施耐庵。
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
原乡,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。
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
心在山东身在吴,飘蓬江海谩嗟吁。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。
见桌子上有酒有肉,武松拿起酒钟子,一饮而尽。连吃了三四钟,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,蘸着血,去白粉壁上,大写下八字道:“杀人者,打虎武松也。”
日后但是去边上,一刀一枪,博得个封妻荫子,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。
没半碗饭时,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,唱上冈子来,唱道:“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”
自幼曾攻经史,长成亦有权谋。恰如猛虎卧荒丘,潜伏爪牙忍受。